經過1998年至2010年兩輪農村電網改造之后,無電人口通電了,家用電器也基本普及了。
2008年至2011年間家電下鄉政策的推廣,使得農村電器保有量不斷增加。隨著農村居民消費進入電氣化時代,農村電力能源消費比重不斷增加。
電氣化水平提升的農村,用電負荷也快速增長,現代化農業、“農家樂”生態旅游產業的發展,農村生產設施用電增加,農業結構優化帶來用電需求增長,要求農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不斷提升;
在環保生態、節能減排等政策引導下,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發展要求農網具備足夠的吸收消納能力和智能化運行水平;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進一步提升農村供電服務水平。
電網基礎設施相對城鎮較為薄弱的山區也正建設堅強可靠配電網。通過增加電源布點、優化網架結構、縮短供電半徑、提高建設標準及選用技術成熟、節能環保、具備可擴展功能的設備等舉措,切實有效提升山區供電可靠率,保障鄉村用電質量。
自愈性配電網、配電自動化都讓山區的配電網可觀、可控、自愈。
山區雖然增加了很多用電設備,但政府卻把電網和環境協調融合了:結合實際,以“線桿融景、變臺為景”原則,積極開展創意性電力設施景觀化規劃設計與建設改造,使用電設備與全電景區、全電村莊景觀融為一體,創建精品臺區和精品臺區帶。
在麗水經濟開發區景寧民族工業園轉型提升,為園區建設架空線路6.1千米,電纜線路8.5千米,投資1639.74萬元,為園區內工業客戶節約用電成本327.9萬元。推進民族企業電力直接交易,優化用電方案,今年累計節約企業用電成本500萬元。取消電力負荷管理終端費用,提高低壓小微企業供電接入容量,壓減辦電環節和時長,切實降低小微企業辦電成本。
當地還推動能源消費清潔替代。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新模式,針對當地民族特色項目,推出能源資源綜合利用、能源基礎服務、清潔能源開發等方式,解決用能一次性投資較大問題。推動產業電能替代,在電制茶、菌菇烘干、竹木制品加工等領域全面推廣應用電能替代技術,實現了生產清潔化。